返回
15 2022-08

深圳“無廢城市”建設有聲有色 垃圾分類成自覺 污泥處置資源化

記者近日從廣東省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獲悉,自今年1月21日“無廢城市”建設試點領導小組成立以來,100項任務得到一一細化,每項任務又被逐一分解。2020年的第一季度任務伴隨著疫情的有效控制已經結束,“無廢城市”建設多項工作取得扎實成效。
       生活垃圾分類有序開展
       家住福田的羅先生家里常備了4個垃圾桶,每個垃圾桶上分別貼著標簽:“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羅先生告訴記者,現在他已經養成了垃圾分類的習慣,每天他都會將分類好的垃圾,分門別類送到小區樓下的垃圾分類投放點。
       羅先生的這種習慣,已經在深圳市民家庭中越來越普及。這種生活習慣的轉變,得益于深圳建設“無廢城市”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
       據介紹,伴隨人口快速增長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深圳生活垃圾處理量持續增長,目前全市垃圾處理量約28500噸/日。
       為破解生活垃圾處理難題,深圳自2015年起就開始實行垃圾分類管理。經過多年摸索,深圳已形成了法規標準健全、分類回收效果顯著、分類處置配套到位的生活垃圾處理體系。
       在前端分類上,深圳以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4個分類為基礎,并按照“大分流細分類 ”的具體推進策略,對產生量大且相對集中的餐廚垃圾、綠化垃圾、果蔬垃圾實行大分流。
       同時,深圳委托不同的收運處理企業處理不同類別的垃圾,做到專車專運、分別處理,從制度上防止“前端分、末端混”。
       截至2019年年底,深圳全市共有928臺分類收運車輛(不含其他垃圾),建成分類處理設施設備109套,每天從家庭里面分流分類回收量就達到4074噸,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3%,有效減少進入焚燒、填埋處理設施的垃圾量。
       目前,深圳已實現生活垃圾全量焚燒、趨零填埋,徹底解決了生活垃圾填埋造成的臭氣擾民、占用土地、封場后15年內還要繼續處理滲濾液等問題。
       市政污泥全量資源化利用
       市政污泥是污水處理廠在處理廢水過程中產生的帶有大量污染物的污水處理副產物。隨著深圳污水處理率的快速增長,污泥產量也迅速增加,如何處理這些污泥成為讓政府苦惱的問題。“目前國內外對污泥的處理方法以填埋為主,但日益增長的污泥產量不僅占用土地,也對地下水質造成污染。” 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固廢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經過認真研究,深圳在平湖街道的一家水質凈化廠引入生物質燃料棒項目。據介紹,污泥本身含有40%的有機質,可作為生物質能源,通過向污泥中加入生物調理劑,經過多道工序后可生產出清潔型污泥基生物質顆粒燃料,作為生物質電廠或燃煤電廠的燃料使用。目前,平湖生物質燃料棒項目資源化利用污泥能力達到100噸/天。
       項目負責人表示,通過合理利用生物質污泥發電,既節約資源和能源,又能實現污泥安全處理,同時還可以替代部分化石能源,有利于促進我國向可持續的循環型經濟轉變。
       據悉,平湖生物質燃料棒項目是深圳市市政污泥摻燒處置服務項目中的一部分,這一項目與多個大型國企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為深圳市政污泥解決了去向問題。
       深圳市水污染治理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龔利民指出,深圳市市政污泥摻燒處置服務項目對市政污泥處置具有重要意義,它將扭轉深圳市污泥長期依賴異地處置的局面。
       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全面提升
       在疫情防控期間,為進一步提升醫療廢物處置保障能力,深圳加快推進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擴能改造。據悉,中心新增一條生產線,日處理能力將從45噸提高到80噸。
       “以往,深圳的危廢處理能力存在結構性缺陷,物化類處理能力過剩,而危廢處理能力卻不足。同時還存在小微企業廢物收運處置難、危險廢物鑒別難、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技術少等困難。”上述負責人表示。
       為了根治這一頑疾,深圳市借由疫情期間醫療廢物處置擴能改造契機,全面提升危險廢物收運處置能力。據介紹,今年以來,深圳新增危廢綜合處置能力2萬噸/年,收集能力5萬噸/年,可處置40大類危險廢物。
       同時,深圳市大固廢智慧監管信息系統一期工程也已完成開發,5月底正式上線,初步實現各類固體廢物數據互聯互通,完成危險廢物經營單位、醫療廢物處置單位和相關產廢企業全覆蓋實時在線監管。有關負責人表示,現在,不用跑去現場,只要坐在電腦前就能隨時抽查企業有沒有遵守相關規定,極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以醫療廢物智慧監管系統為例,它讓醫療廢物處理監管從十幾個單位專人每天90分鐘縮減至固廢處一人每天30分鐘。”
       綠色快遞全力推廣
       經常網購的張女士發現,最近她收到的商品都裝在一個綠色的塑料快遞箱里,簽收后,快遞員會將箱子折疊成一個塑料板。
       這個替代傳統快遞紙箱的塑料箱,是深圳大力推動的綠色快遞的重要產品之一。
       為深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深圳不斷創新思路,著力推動各行業的綠色發展,快遞行業便是其中典型。
       調查研究顯示, 2019年深圳市快遞日均收件量達1150萬件,日均派件量約550萬件,其中同城快遞日均量220萬件。隨之而來的是快遞包裝物料的極大消耗。數據顯示,在快遞包裝廢棄物中,紙箱類有不到5%被重復使用,塑料包裝袋、膠帶等塑料類則完全不被回收。
       為推動快遞行業綠色發展,深圳積極推廣塑料替代產品,綠色快遞箱子應運而生。“這是可循環利用的塑料箱,不需要使用紙箱和膠帶,由快遞小哥在最后一公里投遞,非常環保。”一位經營綠色快遞箱子的負責人表示。資料顯示,每個箱子每周平均可循環6次,預計單個箱子使用壽命達1000次以上,大約可節約1棵10年樹齡的樹木。
       經過深圳市政府和行業協會的大力推廣,綠色快遞網絡已全面鋪開,其中,順豐快遞累計投用9萬個豐BOX循環包裝箱,循環使用300萬次;EMS與豐合物聯投放4萬個“快遞寶”共享包裝箱;豐合物聯在800個小區建立回收服務網絡,覆蓋100個社區、70個街道。
       http://huanbao.bjx.com.cn/news/20200630/1084803.shtml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