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獨有的專利技術調節堆體的物理和化學性質,控制混合物的最佳PH值、濕度、溫度。按比例將有機廢棄物與秸稈等碳源混合,合理調節碳氮比,再加入高溫嗜熱菌劑共同作用,改良其物理和化學性狀。針對不同有機廢棄物屬性,培育特定的處理蚓種,通過蚯蚓強大吞噬能力和腔腸消化道中多種酶和反應器中多種微生物的作用將廢棄物進行腐熟與降解,調節系統的氧化還原條件和改善微生物群落結構,穩定高效處理有機廢棄物。該生物技術完全實現“無害化、穩定化、減量化和資源化”
資源化利用一直有機廢棄物處置的理想方向,但在實際運行中,好氧、厭氧、制磚、制陶粒、電廠焚燒等技術方案或因周期太長、或因摻混比例過低、或因熱值過低成本高昂而無法進行大規模處置。華電環科的生物處置技術從 2014 年起開始規?;瘧?,歷經五年時間,不斷優化和完善,目前已經具備了大規模的處置和生產能力。當前已經投入使用的多座基地,有機廢棄物的年處置能力近 100 萬噸,在實際工作中,污泥的日處理量達到 1000 噸左右。在興建的長興基地規劃中,華電環科的生產工藝將向機械化、自動化改進,進一步提高處置能力和效率。同時,在工作實踐中,華電環科在生產基地的規劃、建設和運行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整套的流程,并培養了人才梯隊,能夠快速實施部署新建基地并投入運營,具有較強的復制能力。
華電環科充分發揮政府、高校與企業的協同優勢,建立“環保產業+”戰略平臺,使得多方能夠各展所長,合作共贏。依托平臺,公司投資千余萬元建成了具備CMA實驗室資格的技術研發中心及長江學者工作站,研究內容涵蓋生物資源化產品生態循環利用產業化研究、風沙地(鹽堿地、礦山)土壤改良與生態修復技術研究與集成、植物營逆境生理及分子生理生態、污染環境生物學修復原理與工程技術、廢棄物資源化與再生工程、土壤肥料管理等領域。并將相關科技創新的研究成果應用于錦州、阜新、彰武等多個重點和示范項目上,相關技術也得到遼寧省發改委、經信委、生態環境廳、科技廳等多個政府部門的認可,進一步推動了科技創新技術的規?;瘧?,形成了良性的發展循環。